会议专题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MRI高信号区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片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及腰椎间盘造影术。选择纤维环后方出现高信号区的部分病例行腰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收集11例11个包括高信号区部位的椎间盘。对标本行矢状面连续组织学切片,光镜下观察高信号区椎间盘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行腰椎间盘造影的52例142个椎间盘中,17例17个椎间盘显示高信号区,且在椎间盘造影过程中全部呈现2-3级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疼痛复制反应。组织学研究发现,对应高信号区的椎间盘组织表现为沿纤维环裂隙形成的不同程度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有成熟的瘢痕化胶原组织。结论:症状性下腰痛患者如果在腰椎间盘MRI上有高信号区,可以作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重要征象。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高信号区 病理学特征 腰椎间盘造影

彭宝淦

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039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颈腰痛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7-21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