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化学性神经根炎

目的:化学性神经根炎这一理论提出至今已近30年,一直没有被临床研究所证明。本研究分析疼痛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与患者下肢放射痛的关系,进而探讨是否存在化学性神经根炎这一临床病理现象。 方法:临床收集42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19-25岁,平均34.9岁),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通过椎间盘造影和其后的CT扫描,分析纤维环撕裂方向和下肢放射痛的侧别的关系;行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有无神经根损伤,以及其与下肢放射痛的关系。 结果:腰椎间盘造影时所有患者显示单水平纤维环破裂且呈现一致性疼痛复制反应,纤维环撕裂方向和下肢放射痛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下肢放射痛一侧通常有肌电图异常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结论:疼痛椎间盘产生的炎性化学物质通过纤维环全层撕裂漏出并作用于相邻神经根引起神经根损害,可能是化学性神经根炎产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机制。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椎间盘造影术 纤维环破裂 化学性神经根炎 病理生理

彭宝淦

北京市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039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颈腰痛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1-25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