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社会公正图景下的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础并不确定,存在两种理论的冲突;公众参与存在多种形态,对应着不同的国家、社会与公民观念,并映射出不同的社会公正观念及其实现机制。在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被描绘成具有诸多良好效应的“佳肴”,实际则存在严重的现实与逻辑困境,操作中进退失据。应注重时效,妥当设置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建构,更应注意的是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功能终归有限,社会公正更适于作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所悬置之理想。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社会公正 公民观念 民主政治

栗燕杰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

武汉

中文

590-601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