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禹县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应用相比值法对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聚煤作用分析,以二叠纪山西组下部二,煤为界,把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划分为下部陆表海碳酸盐—碎屑滨岸沉积环境,上部三角洲沉积环境及中部形成二1煤泥炭沼泽的滨海平原沉积环境。本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成煤环境的多样性,本溪组、太原组的煤层形成于陆表海滨岸成煤环境-泥炭坪;山西组二1煤层形成于滨海平原成煤环境;大部分山西组、石盒子组煤层形成于浅水三角洲成煤环境,聚煤作用为分流间湾被决口扇充填变浅而形成的泥炭沼泽沉积,是本区石盒子组成煤的主要类型。

聚煤作用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特征 成煤环境

宋建军 石彪 王德伟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 100083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河南 郑州 450052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

合肥

中文

295-300

2007-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