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磁共振波谱在诊断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前列腺癌定性及早期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新技术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技术对前列腺癌定性及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对8例已行MRI和MRS检查的前列腺病变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选择与活检取材位置相对应的MRS体素,观察其波谱特征,并分别测量所选体素的枸橼酸盐(Cit)、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Cre)的含量,并计算(Cho+Cre)/Cit的比值。 结果: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中的6例为前列腺癌,2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共穿刺148针,其中36针为癌灶,92针为增生组织,其余20针无意义。前列腺癌的Cho峰明显升高,平均值为2.16±1.55;Cit峰明显降低,平均值为0.48±0.37;(Cho+Cre)/Cit平均比值较大,为3.75±2.8。良性增生组织cho峰呈中等高度,平均值为1.21±0.52;Cit峰高耸,平均值为4.23±1.68;(cho+Cre)/Cit平均比值小,为0.62±0.23。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间各代谢产物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磁共振波谱能够测定前列腺病变组织内的代谢物含量,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定性准确率。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早期诊断

谢学斌 陈泰业 王念黎 郭汉霖 邓小雯 郭詠楠

中国澳门,澳门镜湖医院影像科 519000 中国澳门,澳门镜湖医院外科 519000 中国澳门,澳门镜湖医院病理科 519000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99-101

2007-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