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皮肾造瘘与顺行性输尿管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经皮穿刺肾造瘘与顺行性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在泌尿系梗阻与肾盂输尿管瘘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不适于外科手术的27例泌尿系良、恶性梗阻患者和3例肾盂与输尿管瘘的成人患者,在超声和X-线双监视下采取一步法Seldinger技术行肾盂穿刺,根据术中造影表现,梗阻处探通情况和治疗目的的不同行肾造瘘外引流管植入术及/或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观察术中造影表现、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和肾盂分离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造影表现:泌尿系慢性梗阻者可见肾盂、肾盏及近侧段输尿管有不同程度扩张,梗阻位置呈盲端改变或造影剂细线状通过,膀胱侵犯者膀胱轮廓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改变;急性梗阻者肾盂与输尿管无扩张或呈轻度扩张;肾盂输尿管瘘者可见病变位置造影剂外溢。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外引流管30条,内支架管15条;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1~2周内患者腰部胀疼、发热消失,食欲明显改善,12例患者在术后1~2周成功接受开放性手术;3例肾盂输尿管瘘者带管2~3周痊愈后拔管;长期带管者3月后血CR与BUN值均显著下降(11例,分别为812.5±381.0mol,30.0±7.2mmol),与术前(分别为136.0±55.2mol,8.4±2.4mo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B超表现肾盂分离程度显著减轻(24肾单元,术前.术后分别为1.8±0.3cm,4.1±1.3cm,P<0.01);GFR值显著升高(24肾单元,术前、术后分别为42.8±6.4mL/min,20.0±6.2mL/min,P<0.01)。普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为引流或排出尿液少量出血、低热、引流管移位与脱落及输尿管走行区刺激不适感,无大出血、败血症及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经皮穿刺肾造瘘和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具有微创、疗效显著、适应症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外科手术前期治疗为其提供帮助或作为独立手段达到解除梗阻、引流尿液的治疗目的,值得在复杂性泌尿系梗阻与肾盂输尿管瘘疾病中推广应用。

经皮穿刺肾造瘘 输尿管内支架管植入术 泌尿系梗阻 临床应用

尹君 靳雪广 罗军 杨奎 唐启耀

信阳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

郑州

中文

266-268

2007-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