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正本清源,求同存异——从福建冠豸山定音看我国地名读音规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种传播媒体的普及,“语音”作为信息的基本传递方式大有超越“文字”之势。全面规范我国的地名读音,以求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语音的“大同”,又存少量方言、古音等特殊读音的“小异”。其中,“存异”建立在“于史有据,于名有义,于今有用”的基础之上,虽然阻碍多、难度大,却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负责的表现,是保护、光大祖国文化遗产的义举,是以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通过福建名胜“冠豸山”古音认定的曲折历程,以一斑窥全豹,不仅印证了“存异”工作的意义、原则和方法,而且展现了它所必需的严谨,深入、顽强的科学态度。

地名读音 规范化 普通话 古音认定 冠豸山

商伟凡

中国地名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93-598

2004-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