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以左旋多巴为主的治疗方法不能阻止PD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PD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对针灸治疗PD的机制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针灸在PD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弄清针灸防治PD的机理并总结其中的规律,我们首先在内侧前脑束损毁的PD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的效果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00Hz的电针能更好的保护模型大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1 00Hz的电针治疗增加了黑质和纹状体区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抑制了黑质的免疫炎症反应。为进一步弄清电针对于PD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有无种属差异,并从中找到电针防治PD的普遍规律和机理。我们建立了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1-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的PD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电针结束后,通过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和计数黑质DA能神经元的数目,发现100Hz的电针治疗也能更有效的保护PD模型小鼠,其中的机制还有待研究。我们的系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PD模型大鼠和小鼠确证了电针改善PD症状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为推动电针防治PD疗法的科学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帕金森病 电针治疗 免疫炎症 神经营养因子 PD模型
潘艳丽 刘贤宇 梁希彬 王昊昱 薛冰 王晓民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3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3 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系 北京 10005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12
2005-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