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呼吸暂停中茶碱群体药动药效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暂停中茶碱的代谢规律,阐明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等固定效应对茶碱药动学参数的影响以及改善呼吸暂停的量-效关系。 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历资料和茶碱血药浓度等常规监测资料,利用NONMEM程序建立茶碱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提取参数,通过Beyesian反馈法获得个体药动学参数并对药动学模型进行验证,结合临床效应确定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 结果:新生儿的清除能力较低,t1/2在30h以上,围新生儿期更加明显。胎龄,日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对茶碱清除率有显著影响。除晚新生儿组外,其余各组间的Ke、t1/2、CL等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早产儿与足月儿组的围生期、新生儿期茶碱群体药动学参数Ke分别为:(0.018±0.005)、(0.021±0.007)h-1和(0.018±0.005)、(0.021±0.007)h-1;CL分别为:(11.42±2.05)、(19±5)mL·h-1·kg-1和(16±4)、(19±3)mL·h-1·kg-1,验证组按此设计治疗方案,改善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模型组传统治疗(p<0.05).茶碱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定为5~12mg·L-1,以不超过15 mg·L-1较合适。 结论:茶碱在新生儿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尤其在围新生儿期,临床用药时须充分考虑胎龄,日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新生儿 呼吸暂停 茶碱 群体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王刚 包蕾 余加林 刘彬 何翠瑶 袁永华 吴季俭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临床药学研究室,重庆 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新生儿病房,重庆 400014

国内会议

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10

2010-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