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群体药代动力学及其在儿科临床应用

多数药物都缺乏对儿童进行药物研究结果的用药说明,在缺乏相应的药动学数据的前提下使用药物对儿童患者和医生都是一种冒险。由于伦理学限制,药物临床试验纳入儿童研究对象及对其进行侵入性采样都非常谨慎。通常药物试验中儿童采样点只有几点,经典药动学无法分析这些稀疏数据,而群体药动学(PPK)则可以对这些稀疏的数据分析得到药动学参数的群体规律,统计分布并评价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临床上治疗性血药浓度监测(TDM)数据亦是稀疏数据。群体药动学因其分析稀疏数据的优势非常适合应用于儿科临床。通过对儿童群体TDM数据进行群体药动学研究,可分析儿童亚群的药动学特征,并依此制定临床给药方案,做到用药方案“有证可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缺乏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而使用经验性给药方案的风险;根据群体药动学参数给予首剂后治疗血药浓度数据的反馈性研究分析得到患者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并依此调整后续给药方案,践行“个体化用药”。群体药动学还可评价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的血药浓度数据与群体PPK参数的相关性,指导临床采血时间的设置,提高TDM数据的效用。因此,群体药动学可极大地提高儿科药物治疗水平,但是其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推广和深入仍需儿科临床药理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本文简要介绍了群体药动学的定义和方法学,并围绕儿科用药相关情况从儿童亚群分析、优化给药方案和提高TDM效用等角度讨论了群体药动学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儿科临床 丙戊酸 美罗培南 碳青霉烯 血药浓度 群体药代动力学

李琴 李智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102

国内会议

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0-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