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走向分析——基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GDP以及物价水平影响的判断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手段开始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新取向。随着各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过了最初的红利期,负面效应开始逐渐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研究制定宽松货币政策具体的退出机制。针对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的局面,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大规模货币注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过多的信贷投放也不利于信贷结构的优化。本文对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GDP以及物价水平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判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
金融危机 经济调控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徐丹丹 孟潇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8
2009-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