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薪酬激励是否需要做出修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管理层薪酬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一个基于盈余结构、盈余质量和公司治理的薪酬分析模型,将会计盈余区分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真实性盈余两个部分,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自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的2007年期初数、2007年和2008年的截面数据为例,重点考察管理层薪酬对公允价值的敏感性。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在盈余总量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以审计质量为代表的盈余质量也呈现正向相关性,外部审计以及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都可以降低高层管理者从公允价值收益的风险价值中获取高额报酬的机会;但是,当公允价值为负数或存在资产减值损失时都不存在此类正相关关系,没有证据表明管理层薪酬受到了公允价值损失的显著影响,此时薪酬可能为管理层所控制;此外,国有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就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报告了风险价值的内容施以影响,支付了数倍于真实性盈余的现金薪酬。因此,从盈余结构所考察的情况令人担忧,这样的契约安排存在明显偏误,有违于股东利益,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将盈余结构和盈余质量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纳入薪酬考评体系。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首次检验了高管薪酬对于盈余结构和盈余质量的敏感性,以前的研究只是将会计盈余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考虑到各部分盈余的质量特征。本文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后首次在业界提出了从公允价值收益和非公允价值收益的角度进行会计盈余的结构划分。

企业管理 管理层薪酬 盈余结构 会计准则

徐经长 曾雪云 叶康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十一次理论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22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