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监视下“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适应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病例13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两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配合尿激酶(uk)管内注入进一步溶解引流残余血肿。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依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Scandinavia Stroke Scale)标准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血量与SSS30之间的关系、GCS评分与SSS30之间的关系及手术费用进行比较研究。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用X2检验,等级变量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微创组肺内感染、急性胃粘膜病变及急性肾功不全的发生率均低于开颅组(P值均<0.05);离子紊乱的发生率两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随着出血量的增加,患者SSS30评分逐渐下降且呈直线关系;出血量在25-110ml间的患者,随着GCS评分的增加,患者SSS30评分逐渐增加且呈直线关系。 3、出血量在25~90ml的患者微创组预后优于开颅组,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出血量在90ml以上患者微创组与开颅组预后相当,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GCS评分≤7分的患者微创治疗组预后与开颅治疗组预后相当,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患者微创组预后优于开颅组,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4、微创组手术费用低于开颅组(p<0.01)。 结论: 1、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越大,患者预后越差;GCS评分越低,患者预后越差。出血量及GCS评分可作为评价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2、微创组病人术后肺内感染、急性胃粘膜病变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 3、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25-90ml、GCS评分≥18分的患者适合行微创术治疗。 4、CT监视下“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但具有损伤小、方便快捷、疗效明显、费用低廉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高血压脑出血 CT引导 开颅手术 血肿清除术
孙树杰 尚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4-355
2010-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