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检测1051倒强直性脊柱炎(AS)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探讨其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方法: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051例AS患者及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肤及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双能X线法检测对照组与AS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并检测AS组ESR、CRP水平。探讨不同证型AS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同。 结果:五个证型患者的腰椎BMD均显著降低,除湿热伤肾证的股骨颈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低外,其余四个证型的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及湿热伤肾证的股骨粗隆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S患者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ESR、CRP高于其他证型,尤高于肾虚督寒、邪及肝肺证。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骨生成指标低于湿热伤肾、邪都化热证。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骨吸收指标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骨吸收水平均显著增高。 结论:AS患者的BMD的降低,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与肾督亏虚密切相关。五个证型均存在着肾虚督亏骨质受损的表现,并存在着正气的偏虚、邪气的偏盛。但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邪气更盛,治疗应更注重于驱邪;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正气更虚,治疗应更偏重于扶正。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骨代谢 中医辨证分型

孔维萍 阎小萍 张卫 葛崇华 颜珏 路平 陶庆文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43-46

2010-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