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肾衰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该病中医辨证的规范化进行探索。 方法:临床病例调查。 结果:失代偿期,脾肾气(阳)虚型为主要证型,随病情进展而逐步下降。衰竭期,气阴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为主要证型。尿毒症期,肝肾阴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主要证型。阴阳两虚型慢性肾衰患者病情较重。②标实证在CRF三期的分布:水气兼证主要出现在失代偿期,趋势为水气>痰浊>湿热>瘀血;衰竭期主要以痰浊为主,趋势为痰浊>湿热>瘀血>水气;在尿毒症期主要是瘀血兼证,趋势为瘀血>湿热>痰浊>水气。标实与本虚相兼情况中,水气在A组中相兼最多(60.6%),瘀血在C组中偏高(48.0%),痰浊在气阴两虚证中分布较高(61.9%),湿热在肝肾阴虚型中分布最多(42.9%). 结论:慢性肾衰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同呈动态变化。

慢性肾衰 中医辨证 证型分布 肾功能损害

马居里 严惠芳 朱海慧 苏衍进 梁莲凤 刘伟杰 陈晓洁

陕西中医学院,咸阳 712046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76-279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