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痰瘀”证素特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由“痰凝”至“痰瘀”病性证素变化对冠心病形成的影响。 方法:对冠心病痰瘀痹阻证组120例、痰凝心脉证组98例、非痰非瘀证组92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分析。 结果: 冠心病血脂痰凝心脉证组与非痰非瘀证组、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增加;FINS、ISI值呈健康对照<非痰非瘀证组<痰凝心脉证组<痰瘀痹阻证组递进趋势(均P<0.01);由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的病理演变中,患者c-myc mRNA和PDGF-A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 结论: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脉瘀阻的客观指证;IR可能是产生“痰瘀”并由“痰”到“瘀”演变的重要内在生化物质基础;IR与冠状动脉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R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冠心病“痰瘀”证素变化的分子机制与c-myc、PDGF-AmRNA异常表达有关。
冠心病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证素特征 痰瘀
袁肇凯 黄献平 王东生 毛以林 李杰 陈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8-343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