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历史上甘草的商品规格及产地

甘草最早的商品规格是陶弘景本《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的“袍罕草”,袍罕应为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地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记载有“粉草”,是指粉性大的优质甘草,与现代“粉草”(去皮甘草)含义不同。近、现代出现了按产地和产地加工方法划分的商品规格,按产地划分的有包括梁外草,王爷地草、西镇草、上河川草、下河川草的内蒙草,西北草,东北草,随历史发展,这些商品规格的产地行政区划已发生较大变化;按产地加工方法划分的有粉草(刮皮草、白粉草)、皮草(红粉草)。为了简化规格,便于国内统一执行,1964年商业、卫生两部颁发了“五十四种中药材商品规格试行标准”,以内蒙古为中心,将甘草划分为西草和东草两类。现今执行的甘草商品规格标准,是1984年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76种药材商品格标准》中规定的,和1964年商业、卫生两部颁发的“五十四种中药材商品规格试行标准”的规定类同,对部分规格品种的直径和长度要求进行了调整。

甘草 商品规格 产地划分 质量标准

李建民 胡世霞

北京卫生学校,北京 100053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64-66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