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栽培对道地甘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道地产区的甘草经过栽培后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从分子层面探讨中药“离其土,则失其味也” 的科学性,为栽培甘草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ISSR-PCR技术对6组24个栽培甘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用6条引物对24个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43个条带,其中29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67.45%。用NTSYS-pc2.1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本可将不同道地产区的栽培甘草较好的区分,但同一产区种子栽培的甘草与种苗栽培的甘草并不能较好的聚类。 结论:栽培甘草不同产地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同一产地的甘草由于不同的栽培代数遗传多样性有所改变,说明甘草经过多代有性繁殖后遗传多样性会有部分丢失,这可能与环境的选择有关,为优质甘草的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人工栽培 甘草 遗传多样性 ISSR-PCR技术 品种选育

刘娟 李贝宁 刘春生 周应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北京10260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596-601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