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献血员及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检测的几点思考

目的: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探讨献血员及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检测中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方法:根据日常血液检测工作的经验积累、出现问题和文献查阅,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血液检测在血液安全中的重要性。 结果:患者输血前需要进行相关输血传染病检测,客观区分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责任;鉴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试剂灵敏度及病毒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在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的同时还是存在发生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事件的可能;血清学检测存在假阳性;献血员标本的假阳性会导致血源的浪费,而受血者标本的假阳性则会导致受血者的心理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核酸检测的应用能够最大可能的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结论:受血者输血前如未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而在输血后发现以上感染,就有可能被患者误认为血源性感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于医疗单位来讲,必须严格落实患者每次入院输血前进行血液检测的制度。血清学ELISA检测存在残留风险,血清学检测失败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窗口期”、试剂灵敏度不够和病毒变异影响抗原抗体反应。试剂厂家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要提高试剂的特异性,以减少受血者和献血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核酸检测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费用较高,目前,建立固定无偿献血员队伍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

医疗救护 输血疗法 血液安全 核酸检测

李晓娣 黄象艳

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 山东济南 250031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

太原

中文

224-226

2010-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