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TK440井纽注水压锥地质模式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灰岩中的缝洞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直至水淹的开发过程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过低部位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变成不产水,这两口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研究,提出了1K440井组的储层概念模式和全新的注水压锥模式,低部位注水可能实现对高部位水淹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剩余油体能量,导致高部位水淹井含水下降起到压制水锥的效果。

碳酸盐岩 缝洞储层 地质模式 油藏储集空间 注水压锥

陆正元 杨敏 窦之林 鲁新便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会议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126-131

2009-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