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前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目的:探讨前路内镜辅助小切口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 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治疗3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11~17岁,平均(14.55±1.52)岁。LenkeI型结构性主胸弯21例,包括1AN 10例,1BN 7例,1CN 4例,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40°~64°,平均54.52°±6.31°;Lenke V型结构性(胸)腰弯12例,均为5CN,术前主弯Cobb角为38°~62°,平均48.83°±8.01°。手术方式: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非穿透对侧椎体皮质传统螺钉置入技术行胸椎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术。分析所有患者的融合节段、矫正效果、围手术期参数和并发症以及SRS-22评分。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主弯矫正率平均68.19%±10.48%(Lenke I型65.14%±10.49%,Lenke V型73.5%1±8.42%),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主弯的矫正丢失率为4.8%±1.7%,顶椎去旋转率为59.36%±12.23%,冠状面与矢状面均获得良好平衡。平均融合节段5.3个,平均手术时间(223±48)min,术中失血量(263±50)ml,术后伤口引流量(169±28)ml,伤口引流管放置时间(3.0±1.8)d,住院时间(12.3±3.3)d,并发症发生率为6.1%。末次随访时患者SRS-22评分的“外表”“心理”“总分”项目得分明显提高。 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传统内固定进行侧凸前路矫形,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矫形效满意和经济等优势,配套操作器械和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内窥镜辅助 小切口前路矫形术 SRS-22评分 矫形治疗 疗效评价
吕国华 王冰 王孝宾 李晶 康意军 陈飞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脊柱外科,长沙 41001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19
2009-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