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2年以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单一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2年以上随访结果。 方法:本组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11~18岁,平均16.4岁。其中完全分节侧方半脊椎畸形33例,完全分节后方半脊椎畸形8例;37例切除单个半脊椎,4例切除2个半脊椎;病变部位:T4 3例,T6 4例,T7 5例,T9 3例,T10 4例,T11 5例,T12 6例,L2 3例,L3 3例,L4 4例,L5 3例,S1 2例;合并椎管内骨性间隔脊髓纵裂2例,脊髓栓系1例,胸段脊髓空洞症1例,Chiari畸形1例。平均冠状面Cobb角74.0°±15.2°,平均矢状面Cobb角31.3°±11.1°。 结果:手术时间(250±60)min,术中失血为(900±114)ml。单纯半脊椎切除、短节段固定8例,半脊椎切除并侧后凸矫形33例。融合节段平均3.9个,3例患者术中胸膜破裂和1例术后双下肢瘫痪,经积极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冠状面平均21°±6.9°,平均矫正率为74.6%;矢状面Cobb角平均20.2°±4.2°,平均矫正率为35.6%,术后平均身高增长(2.5±1.1)cm。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6个月。随访时冠状面平均25.0±7.1°,矫正平均丢失3.1±0.3°;矢状面Cobb角平均21.3±3.3°,矫正平均丢失1.1°±0.2°。 结论:单一后路半脊椎切除并侧后凸矫形术畸形矫正率高、2年以上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少,疗效可靠。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后路半脊椎切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郑燕平 刘新宇 贾龙 王延国 黎君彦 田亚丽
山东大学 齐鲁医院 骨科,山东 25000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1-114
2009-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