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
目的:总结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策略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55°~73°,平均61.1°。先以在伸展侧位片测量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作为依据,决定后部截骨高度及角度,行颈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 d后二期行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结果:患者畸形外观明显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颈椎MR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后凸畸形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未见压迫。术后3 dX线片示后凸Cobb角为-12.3°~11.2°,平均-2°;术后后切线夹角-14.7°~19.4°,平均1°。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D级,其他7例患者的AISA神经功能评分均为E级。 结论: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全面评估利于作出合理的治疗策略。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 脊柱融合术 临床治疗 手术策略
周许辉 方家虎 袁文 贾连顺
上海长征医院 骨科,上海 20000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5-197
2009-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