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躯干旋转的矫正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剃刀背畸形的矫正效果。 方法:对36例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及29例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术前及术后3,6,12和24月躯干旋转度(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比较两组对剃刀背畸形矫形的效果。通过Nash & Moe方法测量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术前及术后矫正效果。 结果:术前胸腔镜组胸段平均ATR为12.8°±3.3°,腰段平均ATR为4.9°±4.6°。后路手术组胸段平均ATR为13.4°±3.8°,腰段平均ATR为5.0°±4.4°。术后3,6,12,and 24月随访时胸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4%,58%,61%,59%,后路手术组为60%,56%,43%,53%。腰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6%,42%,43%,50%,后路手术组为40.8%,51,9%,43.9%,53%。两组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度术前平均2±0.5,末次随访为0.35±0.6。 结论: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躯干旋转相若的矫形效果。其剃刀背畸形的矫形原理与胸腰段前路内固定术相似,均通过对椎体的去旋转得以实现。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腔镜手术 躯干旋转 畸形矫正 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彭焰 黄东生 王其杰 廖家宝 许环德 余志荣 Naresh Babu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骨科,广州 510120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骨科

国内会议

第一届中国SRS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27-231

2009-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