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种源与药剂处理发生“小粒翘穗”的比较试验

2004年以来,水稻“小粒翘穗”现象日趋严重、品种由原先的淮稻9号,延伸到盐稻系列品种,尤以2008年淮稻11最为突出,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为历史之巨,不仅严重造成亩产的大幅度下降,也严重降低了稻米的品质。为解决“小粒翘穗”这一难题,进行专项试验和大田调查分析,采取病种漏斗分离法将淮稻11病粒100粒,先将病粒与谷粒剥开,再将谷粒与谷壳一同用纱布包扎放入纯净水中浸泡24小时,将通过显微镜分离进一步研究水稻小翘穗与株系及品种间的差异。

小粒翘穗 水稻病害 显微镜分离 药剂处理

杨秀梅

新沂市农业局植保站,221400

国内会议

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277-280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