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或MR动态增强成像、高分辩力DSA和彩色Doppler超声扫描(CDUS)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伴发于肝脏疾病和累及门脉血流的肝外病变中的肝内器质性或功能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al portal venous shunt,APVS)的检出率,而且可以显示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局部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强度增高,甚至还可辨别肝内APVS对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影响,由此,有关它们的形成机制、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等,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于此文中,笔者主要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肝内APVS的背景基础疾病、形成机制、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影像诊断和鉴别以及有关的介入治疗等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肝动静脉分流 形成机制 门脉血流方向 影像诊断 介入治疗

欧阳墉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介入放射科,呼和浩特市 010017

国内会议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烟台

中文

12-17

200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