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肝动脉注射32P-玻璃微球治疗肝癌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注射32P-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其对肿瘤组织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率的影响。 方法:11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两组,A组58例,TACE+32P-GMS治疗;B组58例,单纯TACE治疗。每例分别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标本,运用RT-PCR法定量分析mdr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影像学判定肿瘤血管侧支循环、肿瘤缩小情况、血清AFP下降率,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 结果:①血管造影:A组肿瘤血管栓塞程度为97±3%,侧循环形成很少;B组肿瘤血管栓塞的程度为90±8%,有侧支循环形成;②肿瘤坏死面积:A组为76±17%。B组为60±14%;③肿瘤缩小平均值:A组为60.54±0.14%;B组为43.27±9.12%;④AFP下降率:A组为84.48%;B组为51.72%;⑤1年生存率:A组为81%,B组为56%;⑥mdr1cDNAβ2-mGcDNA:A组为0.3036±0.0825;B组为0.4755±0.1259。所有数据经μ检验或x2检验,A组疗效优于B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TACE+32P-GMS治疗原发行肝癌疗效优于单纯应用TACE。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32P-玻璃微球 多药耐药基因 原发性肝癌

曹贵文 胡水 李广宙 王滨 孙业全 王秀春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6103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310016

国内会议

中国东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

烟台

中文

203-206

2005-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