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底隧道饱水地层衬砌作用荷载研究

与山岭隧道所不同,采用矿山法修建水底隧道,二次衬砌将承受很大外水压力,特别是穿越饱水破碎地层时,具有很大的施工风险。本文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F4风化深槽地层,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衬砌荷载与排放流量及排放方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当控制排放量为全排条件流量三分之一左右时,可卸掉80%外水压力;从环境和经济角度考虑,可将折减系数β=0.2作为水底隧道限量排放的设计基准值:从支护结构体系组成考虑,对于F4强风化深槽破碎围岩,必须施作注浆圈,才可以保证在水压、土压共同作用下衬砌结构安全,结果显示施作注浆圈能够减少衬砌作用荷载30~40%,提高安全系数几乎一倍:从主体结构受力特征看,水底隧道最不利受力位置在墙脚和仰拱,因此,无论是防水型还是排水型隧道,均应对仰拱形式及支护参数加强设计。

水底隧道 饱水地层 衬砌作用荷载 限量排放 仰拱形式 支护参数

张志强 何本国 何川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成都 610031

国内会议

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495-500

2010-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