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的毒邪理论探讨及流调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从毒邪为患的角度探讨分析慢性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种类、证候等因素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毒邪致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规律,从而指导临床。 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出慢性胃病患者部分临床信息采集表采集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1.HP阳性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与女性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各年龄组HP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饮酒越多、情绪不良、饮食越不规律、嗜寒凉食物越重,则HP感染的可能性越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HP阳性率又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4.气滞血瘀组、胃阴不足组患者均以病程大于10年者为主。HP感染率实证组明显高于虚证组。5.<10年组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10年组以虚证为主。但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的HP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1.即毒邪为患为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以外毒为主。2.饮酒、情绪不良、饮食规律、偏嗜寒凉食物四个因素为邪毒为患的易感因素。3.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为主,HP阳性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和脾胃湿热最为常见。4.毒邪为患,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易于耗气伤阴。5.毒邪为患,久病易夹瘀。
毒邪理论 慢性胃病 幽门螺旋杆菌 流调分析
陈峭 王垂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7-281
2010-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