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对大鼠胃肠运动及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槟榔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槟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浓度(25%)槟榔组(A组)、高浓度(100%)槟榔组(B组)、对照组(蒸馏水)(C组)。分别给大鼠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蒸馏水1、6h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窦、空肠组织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变化。 结果: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1、6h后大鼠胃肠排空运动明显增强(p<0.01或p<0.05),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分布明显增加(p<0.014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分布明显减少(p<0.01或p<0.05)。胃窦及空肠组织匀浆胃动素、P物质分布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分布明显减少(p<0.01或p<0.05)。血浆胃动素、P物质分布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分布明显减少(p<0.01或p<0.05)。 结论:槟榔对大鼠胃肠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窦肌间神经丛、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P物质;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胃动素分布增加及胃窦肌间神经丛、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分布减少有关。
槟榔 胃肠运动 胃动素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动物模型 放射免疫分析法
郭喜军
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 石家庄 05001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34-738
2010-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