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血清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分析

目的:借助前期研制成功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探索“肝失疏泄”微观机制并对模型与中医证型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HPLC测定血清及中枢NE、DA、5-HT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 结果:旷场实验中,相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NE、DA、5-HT含量均有上升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DA含量呈下降趋势,5-HT含量显著上升。外周单胺类神经介质变化趋势多与中枢相反。 结论:肝疏泄太过所致烦躁易怒等表现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NE、DA、5-HT水平上升密切相关;肝气疏泄不及呈现抑郁萎靡等症状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DA水平下降,5-HT水平上升有密切关系。据此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该类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

PMS肝气逆证 肝气郁证 动物模型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区含量 经前期综合征

张惠云 乔明琦 魏盛 薛玲 孙鹏 李自发

山东中医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太原

中文

110-117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