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患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 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 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 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对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 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逆证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发病机理

孙鹏 罗国安 乔明琦 魏盛 张惠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355 清华大学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太原

中文

160-168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