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产生的情况,及具有不同耐药机制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该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PCR方法进行oprD2基因、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基因检测。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MICs值,按照CLSI(原NCCLS)推荐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的50株,占66.7%,外膜孔蛋白oprD2非缺失的25株,占33.3%;产金属酶的46株,占61.3%,其中IMP阳性38株(82.6%),VIM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同时产金属酶的34株,占45.3%,其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率、MIC50和MIC90均高于其它菌株。结论:目前从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产生金属酶都十分严重,菌株的耐药性也很高,并且产MBL菌株存在IMP和VIM两种基因型。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孔蛋白 耐药性 碳青霉烯 抗生素

董方 徐樨巍 宋文琪 吕萍 杨永弘 沈叙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第四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天津市2007年检验医学学术年会

天津

中文

90-94

2008-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