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共刺激分子B7-H4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共刺激因子B7-H4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5名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H4 mRNA表达水平、血清IL-2水平、CD4+、CD8+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同时监测抗线粒体抗体(AMA)及临床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H4 mRNA水平及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其它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2、活化72h后各实验组及对照组IL-2含量及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低于活化前,以其他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降低显著;PBC组IL-2含量及CD4+、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其他肝硬化组与对照组;3、AMA-M2阳性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其中ALP及GGT升高显著;AMA-M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PBC患者体内B7-H4表达水平降低;体外培养发现PBC患者CD4+、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IL-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共刺激因子B7-H4对PBC患者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此结果为研究PBC的发生发展和阐明PB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此外, B7-H4只是PBC疾病的诊断指标,不反应病情轻重及进展程度。

胆汁性肝硬化 外周血核细胞 共刺激因子 抗线粒体抗体 淋巴细胞

赵臣 李永哲 夏薇 胡朝军 刘定华 佟大伟 张蜀澜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第四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天津市2007年检验医学学术年会

天津

中文

103-112

2008-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