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国文化格局中的北平与上海——以“黄金十年”为例

目今,一般的晚近思想文化史研究,均认为1927-1937年为中国知识界的惟一中心。本文从大量史料出发,对此提出商兑意见。作者认为,与上海一样,此时的北平亦是中国知识界的忠心,即:其时中国知识界有“双中心”的格局。北平是学术中心、教育中心,上海则是文学中心、经济中心。北平文化人以大学教师为主体,生活相当富裕,政治地位亦高,这为其自由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海文化人多为自由作家,生活虽则体面,当仍相对清寒,故其激烈反体制的思想亦有经济根源。在这文化格局、经济格局的背后,乃是思想谱系的政治态势的深刻分歧:北平知识分子多从公费留学英美出身,从自由主义角度米继承五四遗产,支撑了中国的自由主义血脉,维系了现代中国的学术共同体;而上海左翼文化人则从激进主义视角来理解五四,成为无产阶级社会政治革命的重要一翼,并最终主导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界的基本走向。

知识格局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知识共同体 民国文化格局 北平文化

刘超

清华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首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北京

中文

118-128

2007-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