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地区二月兰4个居群的核型分析

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是集食用、保健、饲用和观赏于一身的优良地被植物,其性状变异非常丰富。为了探讨二月兰性状变异与基因组间差异的相关性,了解二月兰形态性状变异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二月兰在北京地区的四个居群:后八家,天坛,颐和园和圆明园,对其染色体类犁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二月兰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比较复杂,其中以2n=2x=24的细胞居多,四个居群的核型分别为:后八家居群2n=2x=24=4sm+20m;天坛居群2n=2x=24=24m;颐和园居群2n=2x=24=6sm+18m;圆明园居群2n=2x=24=24m。⑵在二月兰核中出现了较高频率的B染色体,数目为1、2、3不等。⑶在四个居群中,分别观测到染色体为非整倍体的细胞,其数目从5、6、8、9、12、13、14、15、18、19、20不等。以上结果表明:二月兰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一发现为从细胞学水平揭示其外部形态变异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数资料。

二月兰种群 植物遗传 染色体图 核型鉴别

张莉俊 段超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北京

中文

2504-2512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