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杨树无性系扦插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用LI-cor6400光合仪测定了4个杂交杨无性系DN182(P.deltoides×P.nigra)、59-289(P.trichocarpa×P.deltoides),PCI(P.deltoides×P.nigra),311-93(P.trichocarpa×P.nigra)在大田条件下不同叶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日进程变化,探讨了杨树无性系间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的生理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杨树无性系间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参试的4个无性系中,PC1和311-93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DN182和59-289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2)不同部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中间大,上下小。这反映了从新生叶→成熟叶→衰老叶的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从低→高→低的变化趋势。(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天中的基本变化趋势是从早到晚逐渐下降。(4)影响杨树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凼素主要是:气孔开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系统活性;生态因子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大气湿度等。气孔开度的调节在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诸多生理和生态因子中起中心作用,光、温、湿度、CO2浓度和植物的昼夜节律、叶片水分状态、木质部的信号物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气孔开度。

杨树 无性系扦插苗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气孔开度

万雪琴 夏新莉 尹伟伦 张新时 慈龙骏 胡庭兴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625014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1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625014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北京

中文

1267-1273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