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及林冠结构研究

应用Ripley’s 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通过林冠平面投影探讨了林冠空隙结构特征、分布格局以及林冠空隙与树种分布格局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椴、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紫椴不同生长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最大尺度不超过3m);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11~12m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关,而幼树与大树在4~6m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红松与紫椴(3~8m,38~50m)、色木槭(3~18m,46~50m)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与蒙古栎在大尺度(48~50m)上呈空间正相关;蒙古栎与水曲柳(2~3m,10~14m)、色木槭(3~4m)在小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色木槭与紫椴则在中等尺度上(11~36m)呈空间正相关。林冠空隙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在4~60m2内变动,面积小于100m2的林冠空隙占林冠空隙总数的88.9%,最大林冠空隙面积为302.8m2,低形状复杂性指数林冠空隙占林冠空隙总数的85.19%。林冠空隙除在5~11m小尺度范围内呈现均匀分布外,在空间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林冠空隙与白牛槭(12~17m)、紫椴(10~11m)、春榆(16~17m)在小尺度范围上呈空间负相关。

红松阔叶林 空间格局 林冠空隙 Ripley’s K函数 蒙古栎

张春雨 赵秀海 王新怡 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北京

中文

556-566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