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3种榆树幼苗的生理响应
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实验温室内,通过人工模拟干旱研究了自美国引种培育的岩榆、南方岩榆和国产白榆1a生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水份胁迫后期3种榆树幼苗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是研究3种榆树幼苗的抗旱性,为在干旱缺水的喀斯特地区造林提供适生耐旱性树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初期(第12d),3种榆树幼苗的叶片RWC、叶绿素a、叶绿索b及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均呈增加状态;水分胁迫中期(第24d)白榆、南方岩榆的叶绿素总量呈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而岩榆仍继续上升至第30d后才开始下降,但3种榆树幼苗的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均增加;自然干旱前期的RWC下降缓慢,植株失水平缓;后期叶片的RWC陡降,植株失水迅速,白榆失水速率明显快于岩榆、南方岩榆。就叶片保水能力而言,以岩榆表现最好,白榆最差;2)水分胁迫后期白榆幼苗叶片出现萎蔫,叶缘叶尖出现枯黄症状均早于南方岩榆、岩榆,萎蔫枯黄总数占实验材料总数比例最高,其次分别是南方岩榆、岩榆,以上结果表明:岩榆幼苗比南方岩榆、白榆更耐干旱胁迫,相比之下,白榆最不耐干旱。
南方岩榆 白榆 水分胁迫 抗旱性 耐旱性树种
夏尚光 张金池 梁淑英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省滁州市环保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24-828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