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世纪20至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路径

20世纪20至40年代,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为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而进行艰辛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实践运动主要通过几种路径:其一,将唯物史观理论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民族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二十世纪 马克思主义学者 史学中国化 唯物史观

洪认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国内会议

“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273-276

2006-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