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湿地生态修复植物生物学研究

在恢复和重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时,根据自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引种少量水生植物种类重建湿地的生态结构,实现重建湿地的生态功能。要使高等水生植物在受污染水体修复工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应,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至关重要。为了对湿地植物个体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本研究在东北大庆现场试验的条件下,考察了湿地生态修复中应用的一些湿地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为湿地生态修复中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说明:要在湿地植物生长合适的时间进行移栽;移栽和养护湿地植物的过程中,要考虑植物营养的需求。在试验选择的湿地植物中,千屈菜(Lythrum saliearia)、黄花鸢尾(Irisfiavissima)、紫鸢尾(I.ruthcniea)、北方黑三棱(Sparganium hyperboreum)、水葱(Scirpus tabemaemontani)和海寿(Nymphaea Lotus)这几种湿地植物在生物学上表现出对湿地环境较好的适应性,适合在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中应用。

退化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植物 生物学特征 高等水生植物 千屈菜 紫鸢尾

张玲 李广贺 张旭 张荣社 马艳秀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杭州

中文

403-411

2004-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