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滇池流域农田排灌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研究

在滇池流域开展了现场人工湿地处理农田排灌水的研究,总结了2002年4月-2003年7月的运行情况。研究表明,当地农田平均排水量为1.1-2.9L/m2.d.湿地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在进水流量波动大和水力负荷高的情况下,湿地的年平均进水总氮(TN)、氨氮、总磷(TP)、COD分别为8.22 mg/L、3.62 mg/L、0.85 mg/L和106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63.0%、66.6%、61.0%和58.7%。芦苇和茭草在5月生长最快,分别达到2.6 cm/d和2.5 cm/d。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1%和32%,占总去除量的18%和55%。湿地主要去氮途径为硝化反硝化,主要去磷途径为吸附沉淀络合和植物收割。湿地在运行14个月后土壤全氮含量升高1.9倍。全磷含量升高1.8倍,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发生了氮和磷的积累,湿地运行期间,垃圾拦截量位0.1t/d,14个月后地表平均增高6.6cm。湿地吨水占地12m2,吨水投资261元,吨水运行成本0.06元。

滇池流域 农田排灌水 人工湿地处理 面源污染 水力负荷 氮磷积累

卢少勇 张彭义 余刚 祝万鹏 向长生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北京 100084

国内会议

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杭州

中文

48-55

2004-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