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外伤患者血浆抵抗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的时程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0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获得。ELISA法测定血浆抵抗素浓度。 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8例(25.9%)。脑外伤后血浆抵抗素浓度6 h内升高,24 h内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6个时间段的血浆抵抗素浓度分别为(27.5±14.3)、(34.7±16.9)、(32.4±15.4)、(27.0±14.6)、(21.8±13.8)、(16.0±8.3)ng/mL,经t检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2.6)ng/mL(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抵抗素浓度(OR=1.139,95%CI=1.051~1.242,P=0.001)是脑外伤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死亡组血浆抵抗素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F=6.465,P=0.015)。经Pearson相关分析,6个时间段的血浆抵抗素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均显著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抵抗素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35~0.879,P=0.000),且判定血浆抵抗素浓度29.5ng/mL,对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72.2%的灵敏度和68.5%的特异度。 结论:脑外伤后血浆抵抗素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抵抗素 脑外伤 预后机制 炎症反应

杨松斌 董晓巧 竹方龙 吕庆伟 黄杭斌 章国海 秦智勇

312400 浙江省嵊州,嵊州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国内会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太原

中文

215-217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