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储粮备荒探析
本文对清代华北储粮备荒问题进行了分析。清朝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生产力相对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清代北方一带,政府和人民一般是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储备粮草、恳耕和限禁酿酒和种烟等手段防御灾荒,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清朝的粮食储备形式以国家为主,民间为辅:国家储备采用的是“常平仓”,国家与民间共建储备采用的是“社仓”,民间储备采用的是“义仓”。华北有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其粮食储积除了利用地面仓库之外,则是较多地采用窑洞和地窖储备,这种储粮方式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自然灾害 灾害防御 清朝农业 储粮备荒
李三谋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北京 10012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2-709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