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晚期出现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
目的:研究微量去甲肾上腺素(NA)预处理晚期心肌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为探讨预适应晚期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control,CON)组.缺氧处理(hypoxia treatment,HT)组和NA预处理(noradrenaline preconditioning,NAPC)组.CON组:不给任何药物干预,也不进行HT,培养24h;HT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培养24 h后直接进行HT 40 min;NAPC组:预先给予终浓度为0.2 mg/L的NA孵育10 min后,继续培养24h再进行HT40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标记的线粒体的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结果:3组的FI值通过方差分析比较(F=355.5,P<0.05),HT组与NAPC组的FI比CON组明显降低”(6.24±0.13)%、(6.68±0.22)% vs(8.32±0.19)%,P<0.05)”,表明HT组与NAP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明显降低,细胞能量代谢能力下降;NAPC组兀比HT组高”(6.68±0.22)% vs(6.24±0.13)%,P<0.05)”,表明NAP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较高,NA预处理过的细胞能量代谢能力较强.结论:NAPC组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几较HT组明显升高,表明NA预处理晚时期跨膜电位降较高,NA触发了细胞保护效应,使心肌细胞对损伤性刺激的耐受力增强.
去甲肾上腺素 跨膜电位 心肌细胞 线粒体
朱元州 冯义柏 常超 王裕勤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4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779-781
2009-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