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纪晓岚故居(现晋阳饭庄)保护沿革考——圆明园文源阁总篡官纪昀京城旧宅院研究
纪晓岚故居作为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模式,其建筑经历了从清末至解放后的消极保护阶段、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阶段以及文物建筑保护阶段三个基本的保护形态。在世界各国,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因居住者的影响而留存。算建筑多体现一个时代地区人文背景的现象。此外,建筑本体也体现了居住着所处区域建筑技术与艺术、居住者喜好等内容。在中国,古代时期,名人故居多呈现宗教化化倾向,或形成氏族血统的祠堂等得以保留。这些建筑的空间和艺术研究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具体反映,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空间参考价值,近现代时期,名人故居逐渐成为一个特定的保护和利用类型。北京南城的纪晓岚故居的保护沿革考可以看作是中国近现代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思想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反映。其建筑最终成为相对纯粹的缚物观览空间使用,也是中国文物建筑目前保护方式上的倾向之一。即作为少数的历史遗产,为人类共同认知和纪念一个时代地域的人文空间观念而存在。
纪晓岚故居 文物建筑保护 建筑空间 人文背景 建筑艺术
何力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民族建筑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43-47
2009-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