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SRAP标记分析甘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在以杂交育种为主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新品种选育中,亲本和杂交组合的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为了合理选择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必须深入分析亲本的遗传基础、种质构成及其利用与演变趋势,总结出提高甘蓝育种效率的方法。本文分别从田间生物学性状和分子基因遗传水平两方面入手,对46份甘蓝材料(包括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甘蓝材料间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尤其是栽培种之间,这提示在甘蓝育种中应该进一步拓宽育种的遗传资源,使育成品种的适应性更为广泛,性状更加符合生产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子标记做出聚类图谱可以较好地反映甘蓝材料的区域特征,快速地评价材料的类型并且服务于育种,可以有效地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

甘蓝 产品种类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缪体云 薄天岳 陈锦秀 任云英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106

国内会议

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广州

中文

1965-1965

2009-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