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57例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术后较大缺损的Ⅰ期修复方式。 方法:分析总结2002年-2009年2月间我科收治直径大于5cm的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4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40年,肿瘤最小者5×4cm,最大为18×12cm,大于10cm者13例,大于15cm者10例。良性19例,恶性38例。病例类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角化棘皮瘤、皮内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纤维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等。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根据肿块部位及大小、性质、年龄等因素,分别采用了松解推进或拉拢缝合修复法、游离植皮修复法、旋转皮瓣修复法、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法、综合应用修复法(旋转皮瓣+推进皮瓣+游离植皮),进行了Ⅰ期修复整形。 结果:本组病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并Ⅰ期修复整形成功。并发症有:转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旋转皮瓣部分感染2例,游离植皮部分坏死1例,皮下血肿2例,经对症处理,愈合。本组病例随访半年-6年,术后肿瘤复发5例,死亡9例,其中半年后死亡1例(脑转移),2年后死于复发、转移3例,3年后死于其他疾病5例,2年后失访4例,其余健在。 结论: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首先的治疗手段,其术后缺损修复方法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其修复方式是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科、普外科、五官科等科医生一直在探索研究的临床课题。只有掌握多种实用的组织瓣修复方法,肿瘤广泛切除后才有可能行Ⅰ期修复整形,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才有可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术中无瘤技术操作仍是临床医生应重视的基本技能。

头颈颌面部 皮肤肿瘤 手术方式 缺损修复 外科治疗

侯昌华 刘勇 徐晓 蔡阳群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头颈外科,浙江 金华 321000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141-142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