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庆市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庆产杜仲叶的质量及产地差异,为杜仲叶的药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LATISILODS色谱柱(250mm×4.6mm,5um),以甲醇-0.2%磷酸(30:70)为流动相,327nm为检测波长,测定并比较杜仲叶、皮中绿原酸的量。结果: (1)重庆市6区县杜仲叶绿原酸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均质量分数为(8.95士0.499)mg/g,其中,南川、城口两地杜仲叶绿原酸的量极显著高于万州、荣昌、武隆、长寿产(P<0.01),武隆与长寿间差异不显著(P>0.01);(2)重庆市不同产地同树龄同树株杜仲叶绿原酸的量极显著高于杜仲皮,叶绿原酸的量高达(10.150士0.260)mg/g;(3)杜仲叶绿原酸的量与树龄呈负相关。结论:杜仲叶绿原酸量因产地、树龄差异极大,杜仲叶可代替杜仲皮入药,其经济效益显著,杜仲叶值得开发利用。

杜仲叶 绿原酸 产地差异

马金花 黎晓敏 武煊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 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总站,重庆 401147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会议

天津

中文

268-270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