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353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有257例(72.80%)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发生了细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腹腔、肺部、血液多见,感染细菌以大肠杆菌(30.94%)、克雷伯杆菌(19.42%)多见。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前使用过抗感染药者319例(90.37%),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多见,存在不舍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共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510例次,以肺部(46.67%),口腔(24.71%)。咽部(8.43%)多见,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茵(50.74%)多见。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后323例患者(91.50%)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氟康唑、大蒜素多见。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最终的转归存在正相关性(P<0.0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6421)。 结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细菌感染、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导致容易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后患者预后差,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其总体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临床需要重视此类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医院内真菌感染 抗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李晨 王慧芬 林芳 苏海滨 赵鸿 李雷 牟劲松 闫涛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治疗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433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治疗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国内会议

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33-137

2010-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